close

德國總理梅克爾
「政府需要爭取更大的自由,讓人民都能放手做該做的事。」梅克爾以務實的理念,在世界經濟論壇搏得熱烈掌聲。

雖然短短三十分鐘,但是德國新任總理梅克爾(Angela Merkel),一月底在「世界經濟論壇」年會開場的專題演講,突然讓她成為全歐最有希望的新領袖。

演講後的激烈鼓掌中,瑞士食品鉅子雀巢執行長雷特馬德不禁讚道,「你給了我們希望。」

面對全球化,她強調政治家需要有創新的政策方向,人民、企業也需有創新的勇氣。這位東德出身的德國女總理,大膽提出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」的新政。

※    ※    ※

今天,創意的確非常重要,但在政治上更是重要。

德國一直被世界譽為「理念」創新能力第一的國家,但今天看來,我們也是全球失業率最高的國家,可見,光在理念上創新,不足以治國。真能把理念「執行」出來,落實到政策裡,才是好的執政者。

我的理想是,希望德國在未來十年,成長、就業、與創新上都在歐盟居領先地位,這對整個歐盟的發展也具關鍵重要性。

會談理念真是很不錯,但如果只停留在辯論、分析,就會覺得什麼事都不能做,政府需要爭取更大的自由,讓大家都能放手去做該做的事。要創造就業、成長,就必須打開窗戶,讓空氣自由流通,而不能一天到晚談風險與災害。

懂得負責的自由
我所說的自由,不是不負責任的自由,而是採取行動的自由。在準備今天演講時,我不禁想起二次戰後德國經濟騰飛之父,社會主義市場經濟(social market economy)之父路德維希.艾哈德(Ludwig Erhard)。

他在一九四八年就說過,「自由與責任之間的聯結,需要建立秩序(order)。」一九五七年他在《Prosperity For All》書中寫道:「我要用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價值,要勇於面對生命中的各種風險,我須為自己的命運負責。」

對艾哈德來說,市場經濟的真諦是個人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,政府則在旁負責維持「秩序」。

對我來說,這是最有尊嚴、人性的一種市場經濟制度,我們充分信任成熟的公民,唯有懂得負責的自由,才能談社會主義與機會平等。這是我們從慘烈的戰後經濟、失業學到的教訓,不僅是個理念,更因徹底執行出來,才讓德國從戰後的破敗創出經濟奇蹟。

今天,全歐洲都面臨嚇人的高失業,因為我們正遭遇強烈競爭。大家都在想如何恢復繁榮?產業界深刻體驗到,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,特別是冷戰後、柏林圍牆拆倒,網際網路普及化。

現在全球二○%的人民消耗地球八成的能源。有十億人每天只有一美元過日子,中國則每年有超過一○%的成長,這都說明世界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巨變。

兩百年前,歐洲從農業轉為工業經濟,現在則快速進入知識經濟。我們需建立什麼樣的體制,才能因應這麼巨大、快速的挑戰?什麼樣的秩序,才能讓所有人都能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?

這不光是先進國家的問題,新興國家這類問題更嚴重。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案,巨大的社會問題馬上會來襲。

這正是考驗政治家「創意」的時刻。德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開始,我們就強調要善用自己的能力、優勢,才能在市場強大的力量下,維持自由與責任間的平衡。我個人認為,今天必須提倡「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」。重點有兩個方向,除了注意全球經濟外,更需要全球網絡。

今天人們對全球化最大的恐懼,來自大家已經不信任政治家有能力規範全球化。但這也顯示大家期待政客提出更多好的政策,這也是我們身為G8國家領導人的責任之一。

用鼓勵激發大膽創新
二十一世紀,在推動「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」政策之前,我們需要先得到人民的信心,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信心。雖然我們年輕人愈來愈少,但今天德國的社會福利制度、政府財政赤字,卻讓我們正在吃掉下一代的財富。因此,鼓勵投資、研發都是特別急迫的重點,特別需要對未來進行大膽投資。

因為德國必須維持現在的高生活水準,如果要大膽創新的話,必須靠政府的特殊鼓勵。

舉例來說,未來大家會花最多錢的是醫藥服務,因此未來我們需要給醫療保險制度更大的自由度。而且,我也特別要向未來準備在德國投資的人保證,政府的政策不會隨意改變。

但即使在全球化競爭中,我們還是不免提醒,這個世界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競爭,我們需要世界性的組織來維持這種秩序。個別國家進行的相互協定之外,我們更需要全球性的秩序。

WT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很多德國人害怕更開放的貿易,會減弱我們的競爭力,但以往開放總是給德國帶來更大的利益。九七年後的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,我們一定要避免同樣的情況發生。我們要讓WTO在市場競爭規則下,變成維持秩序的有效機構。

別再過度保護人民
除此之外,既然要培養創新,當然需盡力保護智慧財產權。但是,把產品或服務的標準規格,公開給業界,讓他們有參與市場的機會,也是讓社會、產業分享創新的關鍵。德國手機就是例子,我們曾是世界第一,也藉著公開手機的標準規格給世界,享受過很大的經濟收穫。

德國未來,要更開放、更有彈性,必須打開心胸向別人學習。今天因為種種安全的考量,企業營收中有六%要花在應付種種官僚規定上。我們應該把這些錢花在培養年輕人身上,而不是發展出更多新的管理規定。事實上,每種新的規定、條文,背後代表的都是不同利益集團的影響。我們必須大量減少這些成本,向荷蘭及英國學習。

我的目標,是在二○一○年,讓德國成為歐洲最具競爭力的國家。要讓這個「創意」成真,我知道還需要很多的努力,必須大膽挑戰許多年久失修的法令、規定、原則。

最後,讓我重新提出艾哈德的話,「我要用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價值,要勇於面對生命中的各種風險,我須為自己的命運負責。」

而你,國家,則要確保我有機會能參加這場競賽。不論政府、政客,都要確保我們有信心。不要用保護主義的心態限制我們的機會,讓我們的創意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做最大的發揮。

資料來源:天下雜誌電子報(2006-02-21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地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