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靠一個自己做技術、改良機器、洗馬桶的CEO,益通光能在3月興櫃首天,創下單日最高漲幅紀錄,用比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廠夏普更厲害的技術,帶領台灣另一個金磚產業起飛。
撰文—蔡燿駿
攝影—莊正原
要學如何向太陽借能源,問台南人最知道! 早在100年前的台南安順鹽場,聰明的台南人就知道廢物利用,將已經破掉的瓦罐再打碎成細片,鋪在鹽田底部,讓鹽不會和土混在一起。等到太陽將滷水曬乾,鹽工們只需用鐵器,就能輕鬆把鹽粒從瓦盤上刮下來,不僅結晶較快,品質還比一般鹽田更加精良。如果再把時鐘撥快到西元2005年,雖然當地鹽田已經停產,但是在距離5分鐘車程不到的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內,卻有另一家科技廠商,繼續傳承了台南人向陽光借來的智慧。它,就是益通光能。
歷經3年多的技術和產能佈局,益通在南台灣烈日的照耀之下,正以一塊塊如黑磚般的太陽能電池,精煉出台灣另一個金磚產業。
3月興櫃創單日最高漲幅紀錄
益通光能是基益集團董事長吳世章在1998年投入量產無污染電動機車後,再度投資佈局的次世代環保事業。翻開現今台灣太陽能電池模組的產業地圖,益通與茂迪這兩家同樣位在台南的太陽能電池模組廠,絕對是最閃耀的兩個新星。而彼此在技術和業績上的相互較勁,也彷彿正在重演多年前晶圓雙雄台積電和聯電的爭霸戲碼。
益通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,大有和股王茂迪比價的態勢。繼茂迪股價在《京都議定書》正式生效當天衝破300元大關之後,益通光能也在3月3日在興櫃掛牌價登上興櫃。掛牌當天,益通首筆成交價就直接跳過60元的參考價,從90元開始起跳,股價一路直上248元。高達175%的漲幅,打破興櫃單日最高漲幅的歷史紀錄。近來,益通股價雖已回溫,但仍穩居興櫃市場「百元俱樂部」之列。今年益通預估營收可達11億元,每股盈餘(EPS)高達13元。
外資也相當看好益通的發展潛力。2004年中,港商里昂證券將全球200家太陽能廠商進行一項投資價值的「超級比一比」,最後精選出15家最具投資價值的太陽能廠商。令人驚訝地,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茂迪並不在榜上,反而是益通成為台灣唯一一家入榜的太陽能電池廠。
以自有技術,開創出高於業界水準的產品效率,是益通可以獲得外資獨睞的主因。
比全球第一大廠夏普效率還好
一般單晶太陽能電池只要轉換效率(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)達到15.5%,就已經達到業界標準。目前,全球太陽能電池第一大廠夏普(Sharp)的平均轉換效率僅16.2%;但成立還不到4年的益通光能,卻已成為目前全球少數能大量出貨,轉換效率高達17%的太陽能電池廠。
在里昂證券這份投資報告中,同時也引述其中一家太陽能大廠其CEO的話指出:「全球真正能從頭到尾瞭解,如何量產出20萬瓦以上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人,不到15位!」
這句語出驚人的話說明:與半導體製程相當類似的太陽能電池,雖然步驟沒有半導體複雜,但是太陽能廠一個月產出上百萬片,比晶圓廠超出20倍之上。要全盤掌握日新月異的太陽能量產技術,並不是每位高高在上的CEO光看統計報表就做得到。然而,現年才43歲、出身台南縣楠西鄉的「在地囡仔」益通光能副總經理蔡進耀,就是這樣一位技術操盤手。
德國太陽能大師最後一個「關門弟子」
德國斯圖嘉大學電機博士畢業的蔡進耀,是德國貝克勒獎(有「太陽能界諾貝爾獎」之稱)得主Bloss,生前最後一個「關門弟子」。他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太空用的太陽能電池,還曾參與過歐盟跨國性的太陽能研究計畫。在德國5年多的求學生涯,不僅讓蔡進耀滿載著太陽能光電的學識回國,更徹底改變他的環保意識。「以前,我一直以為我老家楠西鄉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地方。但是我在德國看到他們的石板路、黑森林,和人民對歷史、環保的重視,那真是一種文化衝擊!」蔡進耀說。
蔡進耀到德國的第一天,當地台灣學長就拿給他兩個塑膠袋,他好奇問這要做什麼用,學長跟他說:「在德國超市買東西要自備塑膠袋,你剛來還沒有,我拿兩個給你。」直到現在,蔡進耀如果到超市沒帶塑膠袋在身上,還會不太習慣。
「任何人去過德國,都會感染到他們對保護環境的熱情!太陽能研究就更不用說了,德國對新能源非常重視,非常多年輕人投入太陽能的研究,」蔡進耀指出。不過,滿懷著環保理想的蔡進耀,在1996年回到台灣之後,面對對太陽能還完全陌生的產業環境,並無法立刻一展長才。蔡進耀先是到成大做博士後研究,後來又到中鋼投資策略部門,除了在中鋼內部從事光電相關的研究,也幫忙創投部門評估光電產業投資標的技術實力。直到後來,遇上了當時已決定投入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基益董事長吳世章。兩個都對環保事業充滿熱情的人,當場一拍即合,也不管能不能在短期內獲利,就這樣毅然地開啟益通的創業之路。「那時候,全球做太陽能電池的公司還沒有一家賺錢,我們剛開始投入的時候,也沒想到要賺大錢,」蔡進耀笑著說,「現在能賺錢,算是福報!」
CEO親自做技術,不談管理
儘管公司股價飆升,讓蔡進耀目前的身價已經超過千萬,但過去在中鋼創投部門的經歷,早已把公司股價當成紙上富貴。事實上,蔡進耀和工程師們一起「丟掉管理、拿起技術」,才是益通真正能高速成長的硬道理。
走進蔡進耀的辦公室,裝潢簡單到一看還以為是幾個月前才剛搬進去。原來,他絕大部份的時間都待在工廠生產線上。從2003年底開始,蔡進耀就親身捲起袖子,直接到生產線和工程師一起改善生產製程。
「管理,是已經存活下來企業的奢侈品,」蔡進耀指出,在太陽能電池產業中,技術就是求生存的命根。「而且,一定要CEO願意持續親自下去做,」他說,這個親自學習的過程「真的很苦」。「技術要提升,不能光等下面的人做好,我自己就要跳下去,因為我比他們瞭解更多,」蔡進耀對過去在德國鍛鍊出來的太陽能技術,充滿自信。事實上,益通所擁有的多項自有技術中,絕大多數都是出自蔡進耀之手。
蔡進耀能悟出「親身力行」的管理哲學,一部份要感謝打益通創立以來,就狀況百出的第一條生產線。「那台機台真的是爛到極點,後來連設備商自己都倒了,根本找不到人幫我們維修,」連蔡進耀自己都不禁抱怨。後來,蔡進耀只好和工程師一起自行改良機台,每天親自登記產出的效率數字,半夜機台進行維修時,可以看到蔡進耀蹲在機台旁一起跟著維修,「那時,凌晨1、2點才回家是常有的事,」他說。
「後來想想,幸好機器這麼爛,讓我們可以從實踐中,慢慢磨出很多經驗,」蔡進耀現在已經練就光是觀察作業員作業,就可以馬上一眼找出他哪些動作、步驟做錯了。「養豬養久的人,他一看那隻豬就知道有多重,誤差不到幾公斤,」蔡進耀打趣地比喻。
帶頭洗馬桶,勿忘創業苦
大帥領軍拚技術,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內,益通太陽能電池每月的平均轉換效率,已經從2004年3月的14.66%,一路竄升到7月的15.93%。在蔡進耀一本厚厚的記事簿裡,2004年7月28日,是他特別用筆記下的日子。因為這天對於已經埋首在生產線幾個月的益通員工而言,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7月28日前一天晚上10點多才回到家中的蔡進耀,在凌晨3點又接到同事打來的電話:「副總,我們測出來的轉換效率都超過16點多耶!」蔡進耀一聽連自己都不敢相信,連忙從家裡又趕到公司,自己親自再次校正測試,直到早上早班的同事都進公司了,臉上洋溢著笑容的蔡進耀真正確定:「沒有錯,我們真的做到了!」
蔡進耀的親身力行,還不只在生產線上。如果你到益通總部,看到副總正趴在廁所裡洗馬桶,千萬不要驚訝!一直以來,益通內部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,每位員工都要排班洗公司廁所,連副總都不例外。「我不希望大家被現在的成功沖昏頭,希望能從做最卑賤的事情,隨時記得吃苦的日子,」蔡進耀說。
退休前為台灣打造綠建築典範
對於環保事業,蔡進耀還有一個夢還沒完成。益通近來著手規劃用2年的時間,要在台南科技工業區內,興建一座國際綠建築最高指標的「鑽石級」新企業總部。除了外牆和遮陽板全部採用太陽能電池板外,建材也以大片玻璃進行自然採光,前後還各設一個生態池。這座台灣少見的大手筆綠建築興建計畫,甚至還引起台灣建築大師姚仁喜的注意,親自跑到台南找蔡進耀詳談。「他很驚訝,台灣竟然有業主願意這樣做!」蔡進耀轉述。目前這項建案,已經確定將由姚仁喜親自操刀設計。
「只要願意去做,老天爺和很多人都願意幫忙。」蔡進耀說,許多人誤會他想用投資人的錢蓋豪華的企業總部;但是對他而言,「益通將來能在台灣留名的不是太陽能電池效率世界第一,而是如果因此在台灣引起綠建築的風行,才是最大貢獻,」他表示。
蔡進耀回憶他剛從德國回國時,每天都很熱心跟別人談環保,當聽到自己老家楠西一條長達7公里、兩旁種滿芒果樹的「綠色隧道」,將面臨被拆除的命運,還寫信給鄉長,說明這些樹是楠西的門面,並分享在德國留學看到的綠色經驗,試圖力挽狂瀾。沒想到過了幾天,鄉長跑來家裡把信拿給蔡進耀的父親看,跟他父親說:「你看,你自己支持說要砍,你兒子卻說不要砍!」蔡進耀嚇了一跳,原來自己父親也支持拆除綠色隧道。「這是台灣教育的問題,我一個人的力量太薄弱了,台灣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綠色典範建築,大家根本無從學習。」
「等這棟綠建築完工後,我就可以安心退休了!」蔡進耀站在目前還是空地的新企業總部預定地前,心裡浮現起讓益通和台灣更加美麗的綠色藍圖。

資料來源:yahooe天下雜誌電子報 (2005-05-17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天地冠 的頭像
    天地冠

    這不是我的世界

    天地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